事实上,暖气片起源于欧洲。
在暖气片式散热器还没有出现的日子里,壁炉是欧洲最常用的冬季取暖方式。
暖气片式散热器在欧洲成熟出现的年代大家公认为19世纪末,1890年在欧洲贵族宅邸兴起,当时采用的是铸铁浮雕单柱形式,价格极其昂贵,作为一种生活中的奢侈品流行于上流社会。后来,这种形式被传到苏联,再由苏联传至中国。
1900-1920年代,伴随着暖气片取暖的方便性、舒适性被厂泛认可和用于上流社会交际场所(如教堂、剧院)的需要,产生了散热量较大的多柱、铸铁浮雕暖气片。满足了较大空间的楼堂馆所。
1920- 1930年代间,暖气片第一次革命产生了单柱钢质暖气片,明显地提高了生产量,较大量满足社会需求。
1930-1950年代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大多数人放弃生火取暖的基本方式。 追求更高生活水准。从而产生了大众化的暖气片,即多柱铸铁和多柱钢质暖气片.
(1900-1950年代)铸铁暖气片
由于受到金属加工工艺的局限,最初的暖气片全部是铸造而成的,由最初的单柱发展到多柱拼接铸铁暖气片,两者都有笨重、耗材多等缺点。
1950-1960年,人们已经医治完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。产生了较为良好的工业革命成果,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。人们在满足取暖舒适的同时,在节能环保、美观装饰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铜质板式暖气片以散热量大、外观简洁、大方、价格适中,受到人们青睐,成为主流产品。
1960-1980年人们考虑到铝材传热系数高的特点,希望其能取代铸铁和钢质暖气片。但由于铸铝型材粗犷简单及不能很好解决碱性水质腐蚀问题,
(1960-1980年代)铸铝暖气片
铝合金材料的广泛应用,出现了以铝取代铁的铸铝暖气片,由于传热系数高、重量轻的特点,占有绝对的市场。但铸铝容易被水碱腐蚀、使用寿命短;还有在工地现场拼接,接口容易集气、漏水等隐患。
1980-1990年期间暖气片主流又回归到钢质。可人们要求其外观必须能和现代的家居格调相一致,满足人性化、个性化的要求。依据当时的生产工艺水平,大多数生产厂商普遍采用氩弧焊工艺插接式焊接,生产线条流畅的管式暖气片。
(1980-1990年代)钢管暖气片
随着氩弧焊、插接焊技术的成熟和发展,焊接的钢管暖气片应运而生,相对于铸铁暖气片减轻了重量,降低了成本,很快占据了低端市场和集中供暖市场,但是钢管之间局部焊接存在较大的漏水隐患。
(1990年代以后)钢制板式暖气片
随着钢板深冲工艺、超声波自动焊接(激光焊)技术的普及,钢制板式暖气片出现了,不但散热效率更好,而且解决了暖气片漏水、腐蚀等问题,更节能、更耐用。
(1995年以后)铜水道对流暖气片
在北美,生厂商将空调和汽车冷凝器的散热原理运用于暖气片,发明了铜水道对流暖气片;该暖气片虽然散热量比钢板暖气片略低,但是具有更轻、更耐用、更美观的特点。
暖气片供暖已有百年历史,不断向更节能、更耐用、更环保、更轻便的方向发展。
新型钛镁合金暖气片
在欧洲,钢制板式暖气片占有70%以上的市场份额;在北美,几乎都是铜水道对流暖气片的天下。
全世界并没有规定的暖气使用纬度分界线,事实上,暖气气在南欧的意大利最早兴起,只是在中国,是否使用暖气片被公认为是以长江或淮河为限。但是在江西等省市的70年代老房子里,仍然可以看以暖片气的存在,说明在某个时代,江西也曾集中供过暖。消费者追求一定的家居舒适感,暖气也不再是北方人的专利。